都说男人只有看懂《教父》才是过了成人礼,蜕变成真正的男人。而有一个男人被整个投资界称为“华尔街教父”,影响了无数叱咤风云的后来者。
19岁的沃伦·巴菲特正是在阅读了他《聪明的投资者》后才决定终生追随他,汲取其交易体系的精华,从100美元开始,成为620亿美元的世界级富豪。
此刻,怀着敬意和崇拜之情,沐沐邀大家一起走进被后世尊称为“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栉风沐雨的一生。
本杰明·格雷厄姆于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于1976年9月21日辞世,享年82岁。
格雷厄姆的母亲,一心想要个女儿,在生完两个男婴之后,依旧迎来家里排行最小的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尚不满一周岁,就随着经商的父亲四处辗转,最后定居在美国。
格雷厄姆9岁那年,作为家庭支柱的父亲生命永远定格在35周岁,于冰冷刺骨的冬天离开了他最亲爱的家人和小小的格雷厄姆。童年时代重大灾难性的家庭变故,失去了父爱的庇护和养育,格雷厄姆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带给他性格的缺失及对生活的憧憬。
中学期间,他对文学、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数学中所展现出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更是达到了非比寻常的喜爱。成绩优异的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求学期间,迫于生存的压力,他咬紧牙关,半工半读,在一批优秀导师的引领下,废寝忘食,从知识中不断吸取营养,充实丰盈自己。
如果不是父亲去世的早,格雷厄姆优渥的生活条件,可能促使他成为一名翩翩公子哥,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喜忧参半,小小的格雷厄姆机敏且达观,他善于学习、观察和总结,不放过身边任何赚钱的机会,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格雷厄姆以全班第二名的喜人成绩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开始步入华尔街。
刚毕业那年夏天的格雷厄姆,进入华尔街一家名为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周薪12美金,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三个月后,他因出色的文学功底,渊博的知识架构及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迅速被提升为科研报告撰写人。
也正是在这个基层岗位,给格雷厄姆提供了全方位实战的基地。他开始了解包括证券买卖程序、行情分析、买卖时机、股市环境与股民心态等一系列实际运作方法,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使其全面熟悉并掌握证券业一整套经营管理知识,也奠定他成为“华尔街证券分析之父”的基础。
格雷厄姆凭着自己的聪慧、踏实、能干,被公司老板纽伯格发掘并赏识,认定他身上蕴藏着无限潜能,再一次提升他为证券分析师。也正是这位伯乐,成就了格雷厄姆”华尔街教父“之誉,开启了他证券事业之门。
时值当下,相对于风险较高且具有一定投机性的股票来讲,普通的投资者更偏爱收益固定且安全系数较高的债券投资方式;其归根结底主要还是上市公司股票财务信息的扑朔迷离,未能公开、公平、公正地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其财务信息不能进行真实了解。
上市公司为了隐瞒利润,并在清理债权时可以逃脱责任,会尽其所能地隐瞒公司资产。拥有严密数学逻辑天份的他,透过上市股票、债券公司的财务报表,各公司资产的调查研究发现,所披露的大多是低估后的资产,反映到股市上其股票价格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
格雷厄姆从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管理单位、新闻报道、内部人士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通过全方位的研究分析,深挖大量隐匿性资产的公司。
一家坐拥多家铜矿股权的矿业开发公司–哥报海姆公司在1915年9月被格雷厄姆发掘,当时其股价为每股68.88美元,且即将面临解散。通过精确计算,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其实际资产价值之间有着巨大的价差,格雷厄姆认为投资该公司的股票将会带来可观的利润,建议纽伯格先生大量买进该股票。
纽伯格先生采纳了格雷厄姆的建议。当1917年1月哥报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时,纽伯格一享德森一劳伯公司从这笔买卖中赚取了数十万美元的利润,其投资回报率高达18.53%。
在1920年格雷厄姆成为纽伯格·亨德森·劳伯公司的合伙人,强强联手,声望必定响彻整个华尔街。
真正的投资者不会被热情的氛围和假性的繁华外表冲昏头脑,而是等待正确的机会出现。他们更多的时候是理性拒绝,而不是盲目追随。萨幅轮胎事件印证了这一说法,并给格雷厄姆投资学术之路,上了生动一课。
在2006年之前国内一级半市场非常盛行,介于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流动性市场之间,即公开买入即将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待其上市后再从中套利的操作手法。然而很多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只是庞氏骗局的一种幌子,很多都未能流通到二级市场发行。”萨幅轮胎事件就类似于这种操作手法,暗中发生在当时的华尔街。
格雷厄姆的朋友向他介绍说,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即将公开上市。因为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并没有深入考察是否可行,便联合同事、朋友分批购入萨幅轮胎公司的股票。通过散播消息,幕后操纵者将该股股价狂炒之后,突然抛售,致使投资者被无情套牢,而该股票也最终未能上市。
格雷厄姆强调的是现有资产、现金流和盈利所能提供的安全边际,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成长。
基于渊博的知识架构体系,格雷厄姆在处理投资项目的同时,不断地在投资刊物上发表关于财经问题的文章,文章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投资领域。文章文字精炼,且有独到的见解,深受读者好评。通过在实践中对投资市场的观察、研究、分析,得出以下最为精华的3点–投资市场的规律性结论,并留给信徒以借鉴:
❶ 格雷厄姆的分析方法更多的是基于公司现有的资产、利润和现金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不需要很多对于市场方向的预判,也不需要对行业未来的洞察力。
❷ 格雷厄姆的分析方法基于每个人都能够拿到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并不需要同管理层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沟通,他甚至认为许多管理层会刻意地误导投资者。
❸格雷厄姆的投资更强调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最核心的一点,是足够低的价格。以远低于其价值的价格购买基础业务形成安全净值是格雷厄姆成功投资的中心主题。
性格使然,格雷厄姆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对市场敏锐的前瞻性和超常的洞察力,他从洛克菲勒集团分离出的其他石油管道公司中挤出其所隐藏的资产,获得了数额可观的利润–同时也成就他与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之战资本较量的历史留名–股市猎手的称号。
20世纪20年代,美国公司注重隐私保护,格雷厄姆奔走公共服务委员会,并记录相应公司的一些重要数据记录,并根据相关资料数据做出详尽的研究分析,洛克菲勒集团中分离出8家石油管道公司成为格雷厄姆锁定的目标。最终他将狩猎的猎物瞄准–北方石油管道公司。
根据搜集到的财务数据显示,北方石油管道公司当时股价市值是280万美元,而它所持有的铁路债券就有360万美元,显然,它的投资价值被严重低估。
格雷厄姆抢先抓住机会,买入北方管道公司5%的股份,并与占有相当比例股份的律师结成同盟,联合占总股份38%的中小股东,在董事会会议中提出议案,要求将公司持有的铁路债券兑现,并发给股东相应的红利,使北方石油管道公司坐拥的资产创造出最大的利益价值。
议案完全符合《公司法》的规定,议案得到公司的通过,如期发放红利。市场在众多投资者的追风下,一路高歌,所有参与的投资者都从股价上涨中获利颇丰。据相关报道统计,此次交易大约创造出550万美元的价值。真正是广大投资者的福音。
不忘初心,回归本线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牛市,美股逐渐走强,格雷厄姆保守性的投资策略,遇到了瓶颈。自己的证券分析价值策略,已经找不到优质的投资标的。1929年10月28号,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暴跌13%,格雷厄姆的联合基金也随着市场的剧变暴跌70%之多,他本人也濒临破产。